1949年解放后,我国农业生产经历了分田单干、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等模式。1980年1月,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说:“包产到户原则上不同于分田单干,虽然形式上与分田单干相似„„”这里,“原则上不同”主要是指()
A: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B: 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C: 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
D: 生产资料归农民所有
A: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B: 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C: 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
D: 生产资料归农民所有
举一反三
- 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省委支持下试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有() A: 包产到组 B: 包产到户 C: 分田到户 D: 包干到户
- 1978年,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18户农民创造了( )。 A: 包干到户 B: 包产到户 C: 包干到组 D: 包产到组
- 农民生产互助组织的初级形式是 A: 农业生产互助社 B: 初级农业合作社 C: 高级农业合作社 D: 人民公社
- 1982年在党中央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 )迅速推广。这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C: 农业生产责任制 D: 分田单干
- 1982年在党中央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迅速推广。这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1.0分)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C: 农业生产责任制 D: 分田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