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的处置流程()
A: 报告科室负责人→局部处置→确定暴露源类别→报告院感科→风险评估→随访、追踪
B: 局部处置→报告科室负责人→确定暴露源类别→报告院感科→风险评估→随访、追踪
C: 报告科室负责人→局部处置→报告院感科→确定暴露源类别→风险评估→随访、追踪
D: 局部处置→报告院感科→报告科室负责人→确定暴露源类别→风险评估→随访、追踪
A: 报告科室负责人→局部处置→确定暴露源类别→报告院感科→风险评估→随访、追踪
B: 局部处置→报告科室负责人→确定暴露源类别→报告院感科→风险评估→随访、追踪
C: 报告科室负责人→局部处置→报告院感科→确定暴露源类别→风险评估→随访、追踪
D: 局部处置→报告院感科→报告科室负责人→确定暴露源类别→风险评估→随访、追踪
举一反三
-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遵循处理步骤( ) A: 局部紧急处理 B: 报告与记录 C: 暴露的评估 D: 暴露后的预防 E: 暴露后随访
-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登记与报告包括() A: 当事人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 B: 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手册》中详细登记,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或《医务人员其他职业暴露登记表》,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C: 同时报告预防保健部,由预防保健部开具化验单并组织相关专家会诊 D: 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后,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预防保健部
- HIV职业暴露评估完成后,还应做的工作有()。 A: HIV监测 B: 随访 C: 暴露后咨询 D: 提交危险性报告
- 随访期内暴露者艾滋病病毒抗体发生阳转,处置机构应当及时报告调查机构,并提供的材料不包括() A: 暴露者完整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个案登记表” B: 暴露者接触过暴露源的相关信息 C: 暴露源携带艾滋病病毒的证明材料 D: 暴露者在随访期内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报告 E: 暴露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或人事关系等相关证明材料,并写明工种、工作岗位
-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处理;() A: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_肥皂液清洗后再用流动水冲洗; B: 冲洗后的伤口用75%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 C: 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_确定预防性用药方案_在暴露后2h内实施_最迟不得超过12h; D: 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_并向院感科及相关科室报告; E: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_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