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孟省教育思想的异同。
答:苟子和孟子同属于借家学派,形成了以孟轲为代表的“孟氏之儡"和以有况为代表的“孙氏之僧”。两者在教育上的观点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1)孟苟教肖思想的相同点①从教育作用上看,孟子和荀子都是偶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而对教育作用的高度重视是偶家学说的共同特点之一,二者都非常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孟子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他认为教有的作用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他指出任何人只要接受教育,肯于学习都可以成为圣人,相反如果不受教育,不肯学习就会成为与禽兽差不多的小人。此外,孟子也并不是完全无视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他也看到了环境等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荀了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教自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首先,他强调人的贵赋、智愚、贫富都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其次,他把环境影响与教育的作用加以区别: 一方面承认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又看到人不是被动受地受环境影响,强调人的主观努力,认为经过长期教育和经久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他也很巫视救育的社会作用。他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②从教育目的和内容上看,盂子和尚子都把培养维护统治的治木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的,并都强调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的重要地位。孟子根据对教育的作用的认识,确定教育目的为“明人伦”,他把人伦的具体内容定义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实质上是要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孟子以明人伦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基础就是孝悌,荀子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由士到圣人等各种治术人才,教育内容就是《诗》、《书》、《礼》、《乐》、《春秋》。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孔子已开其端,孟子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荀子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英基作用。(2)孟有教育思想的不同点①从哲学观上看,孟子根据子思的“中庸”和“诚”的思想,建立起儒家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诚”便是大道,便是本体,便是永恒不变的理。他把人的情绪、精神,当作世界的本源,他把人的心性与天联系起来,陷入“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性善论是孟子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论述教育问题的主要理论基础。苟子思想中最有积极意义的是他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他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不以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同时他又指出人对自然界不应是顺从敬畏,而应是进行斗争,使天地万物为人所控制和利用、人定胜天。他对唯物主义认识论也有重要贡献,他肯定世界是可以认识的。②从人性观上看,孟子肯定“性普”,他以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他认为君子和庶人的区别就在于保存还是丧失这种“善性”。他指出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就是发源于人先天就有侧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荀子学说中最突出的是与孟子“性善论”相对立的“性恶论”,孟子强调“性相近”发展为“性善论”,荀子则强调“习相远”而发展为“性恶论”。他认为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性善论和性恶论从本质上说都是唯心主义的,都是用统治阶级的道德来衡量善与恶。但简子的性恶论否定了先天道德论,是有进步意义的,在否定孟子“良知”、“良能”说上具有更明显的唯物主义因素,在教育理论上具有更积极的意义。③从教学思想.上看,孟子和荀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不同,关于教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孟子主张“内发”,荀子则主张“外向”。在学与思的关系方面,孟子比较强调“思”,荀子则特别重视“学”。孟子的教学思想同样是以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为基础的。他的认识论倾向于唯理论,因此在学与思的关系上过分强调和夸大“思"的作用,忽视和贬低“闻见”之知的意义,从而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但他强调“思”,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有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意义。荀子则认为经过学习,掌握知识,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在教学过程方面,孟子把教学过程看作“存养”、“内省”、“自得”的过程,孟子把学习解释为保存和发扬先天固有的“善性”的过程。荀子则把教学的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学习的最终日标。荀子把学习解释为接触外界、掌握知识、见诸行为、以美其身。
举一反三
内容
- 0
席書請教陽明什麼關鍵的思想問題?( ) A: 朱陆异同 B: 佛道异同 C: 孟荀异同 D: 老庄异同
- 1
试比较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异同
- 2
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 3
简述孟子、荀子的人性论及其教育思想异同。
- 4
古希腊和古罗马教育思想的异同跪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