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区分空气、氧气和氮气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B: B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SO4加过量BaCl2溶液并过滤
C: C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并触碰容器壁
D: D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并检验产生的气体
A: A区分空气、氧气和氮气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B: B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SO4加过量BaCl2溶液并过滤
C: C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并触碰容器壁
D: D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并检验产生的气体
举一反三
- 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B: 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 C: 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 D: 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
- 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分别将铜丝和银丝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B: 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混合气体 C: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 FeCl2溶液(CuCl2)——加入少量的铁粉,过滤 B: KCl溶液(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 C: 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NaCl溶液(MgCl2)——加热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 浓度相等的NaCl、BaCl2、6H12O6和CO(NH2)2四种稀溶液蒸气压相等的是() A: NaCl和CHO B: NaCl和BaCl C: CO(NH)和CHO D: CO(NH)和BaCl
-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备Al(OH)3悬浊液:向1mol·L-1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mol·L-1NaOH溶液 B: 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 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