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曾经提及: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这段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
A: 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B: 已失去了皇帝对其的信任
C: 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的削弱
D: 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的监督
A: 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B: 已失去了皇帝对其的信任
C: 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的削弱
D: 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的监督
举一反三
-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丞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 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 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 设立“中朝”、“内朝”制度 D: 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由此可见,中朝() A: 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 B: 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 C: 在宫廷内事先决策,削弱相权 D: 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
-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设立中外朝制度D.废除丞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