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B: B
C: C
D: D
举一反三
- 受力情况相同的3种等截面梁,如图(1),(2),(3)所示。若用(σmax)1,(σmax)2,(σmax)3分别表示这3种梁内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σ)=(σ)=(σ) B: (σ)〈(σ)=(σ) C: (σ)=(σ)〈(σ) D: (σ)〈(σ)〈(σ)
- 受力情况相同的三种等截面梁(图5-7-18),它们分别由整块材料或两块材料并列或两块材料叠合(未粘接)组成,如图(1)、(2)、(3)所示。若用(σmax)1、(σmax)2、(σmax)3分别表示这三种梁中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则下列结论中哪个是正确的?() A: A B: B C: C D: D
- 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P2作用在梁的中间截面处,悬臂梁根部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为:。 A: σmax=(My2+Mz2)1/2/W B: σmax=My/Wy+MZ/WZ C: σmax=P1/A+P2/A D: σmax=P1/Wy+P2/Wz
-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最大值为( )。 A: τmax=3Fs/2/A B: τmax=4Fs/3/A C: τmax=5Fs/4/A D: τmax=Fs/A
- 直梁弯曲强度条件σmax≤[σ]中,σmax应是()上的最大正应力。 A: 最大弯矩所在截面 B: 梁的最大横截面 C: 梁的最小横截面 D: 梁的危险截面
内容
- 0
矩形截面梁最大正应力σmax和最大剪应力τmax在截面上的位置是
- 1
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P2作用在梁的中间截面处,悬臂梁根部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为:( ) A: σmax=P1/Wy+P2/Wz <img src="https://image.zhihuishu.com/zhs/doctrans/docx2html/202011/941bab349b784d018df03b41821f02ef.png" /> B: σmax=P1/A+P2/A C: σmax=My/Wy+MZ/WZ D: σmax=(My2+Mz2)1/2/W
- 2
承受相同弯矩Mz的三根直梁,其截面组成方式如图a、b、c所示。图a中的截面为一整体;图b中的截面由两矩形截面并列而成(未粘接);图c中的截面由两矩形截面上下叠合而成(未粘接)。三根梁中的最大正应力分别为σmax(a)、σmax(b)、σmax(c)。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σmax(a)<σmax(b)<σmax(c) B: σmax(a)=σmax(b)<σmax(c) C: σmax(a)<σmax(b)=σmax(c) D: σmax(a)=σmax(b)=σmax(c)
- 3
29、直梁弯曲强度条件σmax= [img=28x35]17e0c06d7a027f4.jpg[/img]≤[σ]中,σmax应是( )上的最大正应力。 A: 最大弯矩所在截面 B: 梁的最大横截面 C: 梁的最小横截面 D: 梁的危险截面
- 4
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P2作用在梁的中间截面处,悬臂梁根部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为: 。 未知类型:{'options': ['σmax=(My2+Mz2)1/2/W', ' σmax=My/Wy+MZ/WZ', ' σmax=P1/A+P2/A', ' σmax=P1/Wy+P2/Wz[img=288x120]17e4424d07db9b3.jpg[/img]'], 'type':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