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大辩若讷”的“讷”字是“拙于言辞”
举一反三
- "拙于言辞"是什么意思
- 解释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字,并翻译句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三章》)
-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熏陶,讲究敏于行,讷于言。口才好反被孔夫子认为是轻浮,不值得信任的体现。经过2000年的积累强化,中国人养成了拙于言辞的民族性格,口才稍好的又往往流于油滑。千余年的科举制重笔试轻口试,知识分子背书比说话厉害。外交官、发言人也会不同程度地沾染这种群体性格。这段文字可以推出的是()。 A: 中国人讲究敏于行,讷于言 B: 中国人不应该太善言辞 C: 中国的外交官敏于行、讷于言 D: 中国人拙于言辞的民族性格会影响发言人
- “大辩若讷”中“讷”读音和释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nà 纳入 B: nè 口吃 C: nèi 里面 D: nē 知道
- 下列为老子言辞思想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