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举一反三
-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 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 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 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 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并不是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哪位皇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 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古代常把这一天叫做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直到()以后,中国开始废除农历,采用公历,每年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而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 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古代常把这一天叫做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直到()以后,中国开始废除农历,采用公历,每年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而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胜利 D: 新中国成立
- ( )为“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故而又称“三元”。 A: 元旦 B: 正月初一 C: 正月十五 D: 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