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7
    如何理解韦伯关于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论述?
  • 对韦伯实质理性与形式理性论述的理解如下;(1)实质理性与形式理性的概念
①实质理性与形式理性这两个概念是韦伯首先界定的。韦伯关于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界定,是对理性选择行为的意识活动的计算形式、计算程度和选择行为追求目标的实现程度两个方面作出的界定。
②形式理性就是指理性选择中的意识活动形式应当是计算的。计算有几个最基本的特点或内容∶量化、符号化、逻辑推论和效益预测。
③实质理性是就理性选择行为的内容而言,是理性选择的目标和结果的实现程度。同形式理性相比,实质理性的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因为它并未表现出清晰的形式。
(2)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关系
①相同点;都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原则或根据,都表现为一定的可以计算的技术形式。
②区别;实质理性不仅仅以形式上的计算为根据,还要从伦理、政治、享乐、等级、平均主义等非经济因素的角度对经济行为提出要求,也就是说,在实质理性支配下的经济行为,同时受到了这些非经济因素的制约,实质理性中包含了非经济的原则。因此,实质理性包容了指向理想目标的价值理性,隆低了计算、推论等技术形式在经济行为中的地位。实质理性注重的是"经济行动的结果"。
③韦伯以"流通经济"(即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为例来说明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区别。流通经济有两个前提∶以货币计算为前提保证了形式理性的规范性,因为使用货币开展的经济行为是"最合理的形式理性";把家庭预算和企业预算分开,这个前提保证了流通经济的非自然性,因为家庭经济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经济,支配家庭经济的原则除了效益原则以外,更重要的是伦理、等级和情感等非经济原则。
计划经济否定了流通经济的两个前提;其一,计划经济是排斥货币作用的实物经济。实物计算在时空条件上必然受到严重限制,因此它抑制了经济的流通性,使经济运行表现为排斥货币作用的产品经济,并且掌物计算是十分有限的、缺乏一般性、可比性和普遍意义的计算,所以它使计划经济的形式化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其二,计
划经济否定了流通经济排斥家庭预算的前提。由于计划经济按家庭预算的方式开展经济活动,不仅使经济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致使情感、伦理和等级等非经济因素支配经济活动,而且更严重的是排斥了经济活动的自主性和活跃性,经济活动主体都受制于少数人的意愿和指令∶最终结果将抑制经济的发展。
(3)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对立
形式上的和实质上的合理性,在任何情况下,原则上都是分道扬德的,尽管有无数的情况下,它们在经验上同时出现的。这里体现了韦伯关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对立的观点。当然,形式理性和实题理性是对t经济行为作出的概括,它同在一般意义上论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一定的区别。从概括的意义上看,形式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因为韦伯在定义工具理性时也强调了它的计算性、功利性和推论性,这说明二者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4)实质理性同价值理性的关系
实质理性同价值理性的关系比较复杂。实质理性不完全排斥计算形式,它作为经济行为的理性原则,不可能元全使约汤行为服离计算和排论等影继形式。但品,在过质理性支能下的经济行为,计算和推论要服从指向某种明确目标的价值婴求。实质理性包含的价值要求是多元的,既有经济利益的,也有伦理的、政治的、权利等级的。而无论哪种价值要求,主要追求的是某种确定的目标,是要求某种行为把选定的目标实现为结果,至于究竟采用什么形式,价值要求并没有不可改变的要求。尤其是,伦理的、政治的和权利等级的等方面的价值要求是难以量化和数学计算的。所以,韦伯界定的实质理性是包含多种价值观念的,它从本质上必定要排斥计算形式的经济行为原则。
(5)形式理性的价值原则
形式理性只有一种价值原则,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形式理性的计算原则同它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是真接统一的。正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才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正是有了精确的计算,经济效益才有可能最大化。实质理性把经济效益原则置于伦理和政治等非经济效益原则之下,所以它没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即便有一些计算,那也是置于特定的非计算原则之下,流于表面形式的装潢而已。

    内容

    • 0

      在韦伯看来,法律秩序的最佳模式是()。 A: 形式非理性的法律 B: 形式理性的法律 C: 实质非理性的法律 D: 实质理性的法律

    • 1

      【简答题】如何理解沟通理性、工具理性和规范理性

    • 2

      韦伯理性五要素(如何理解其与建立在科学上的控制之间的联系)

    • 3

      投入最小化,产出最大化,此说按韦伯的理解,属于哪种理性行为?() A: 价值理性 B: 经济理性 C: 交往理性 D: 规则理性

    • 4

      韦伯提出两种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以下的列项,挑出不属于韦伯意义上的价值理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