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职教: 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待测高程点B,若水准测量的后视读数a,前视读数为b,则HB为
1
举一反三
- 已知水准点A高程为HA,待测高程点B,若水准测量得后视读数a,前视读数b,则HB=【】
- 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待测高程点B,若水准测量的后视读数a,前视读数为b,则HB为 A: HA-(a-b) B: HA+(a-b) C: HA+(a+b)
- 设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HA =6.953m,道路起点B的设计高程HB =7.381m,若水准仪后视A点水准尺读数为1.262 m,则B 点的前视读数为【】时,水准尺尺底就是B点设计标高位置。
- 设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HA=6.951m,道路起点B的设计高程HB=7.353m,若水准仪后视A点水准尺读数为1.262m,则B点的前视读数为()时,水准尺尺底就是B点设计标高位置。 A: 1.664 B: 1.846 C: 0.402 D: 0.860
- 某工程高程测量,已知A点高程为HA,水准仪安置于A、B两点之间,后视读数为a,前视读数为b,则B点高程HB为()。 A: HB=HA-a-b B: HB=HA+a-b C: HB=HA-a+b D: HB=HA+a+b
内容
- 0
高程联系测量中,已知井上A点高程HA=51.401,悬挂钢尺时为倒挂,零点朝上,外业读数时精确到0.1mm。井上读数:后视水准尺为(立尺在A点)14268,钢尺读数为32499;井下读数:待求水准点B尺读数为0.8575,钢尺读数为17.6740。则B点高程HB=()。
- 1
高程测量时,凡在已知高程点上的水准尺读数记为“()”。 A: 前视读数 B: 后视读数 C: 高程读数 D: 间视读数
- 2
智慧职教: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是46.013m.若后视读数为1.125m,前视读数为1.228m,则B点的高程是()
- 3
设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H =6.953m,道路起点B的设计高程HB =7.381m,若水准仪后视A点水准尺读数为1.262 m,则B点的前视读数为()时,水准尺尺底就是B点设计标高位置。 A: 0.834 B: 1.690 C: 1.262 D: 0.417
- 4
水准测量中,已知高程为3.124米,前视读数为1.546米,后视读数为0.982米,则待测点高程为() A: 2.560米 B: 0.569米 C: 5.652米 D: 3.68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