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改用纸糊制,称作“纸鸢”。到了( ),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有如筝声,因而得名“风筝”。
五代
举一反三
内容
- 0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纸鸢”的意思是() A: 纸飞机 B: 风筝 C: 竹蜻蜓
- 1
风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两千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民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故称为“纸鸢”。
- 2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的纸鸢即风筝,下面关于风筝的说法有错的是()。 A: 风筝起源于中国 B: 纸风筝出现于春秋时期 C: 古时风筝曾被用于军事通讯 D: 风筝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3
古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中的“纸鸢”是什么 A: 纸船 B: 鸟 C: 纸鹤 D: 风筝
- 4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的"纸鸢"指的是现在哪种玩具? A: 纸飞机 B: 风筝 C: 模型飞机 D: 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