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乙酯却相反,随着馏分增加而急剧上升,酒尾含量大于酒头()倍。
A: 12
B: 18
C: 22
D: 27
A: 12
B: 18
C: 22
D: 27
A
举一反三
- 乙酸乙酯聚于酒头,随着馏分的进行而下降,它与乙醇形成平行关系,酒尾比酒头下降()倍。 A: 12 B: 18 C: 22 D: 27
- 传统的甑桶操作中,酒中四大酯在馏分中的分布规律是酒头>酒身>酒尾。()
- 酒尾中的甲醇含量要高于酒头,而杂醇油恰好与之相反,酒头含量高于酒尾。为此,采用“截头去尾”的方法,可降低成品酒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含量。()
- 甲醇的沸点虽低,但它们的挥发度始终小于10,在实际测定中,甲醇在各馏分中的变化为() A: 酒头>酒身>酒尾 B: 酒尾>酒身>酒头 C: 酒头>酒尾>酒身
- 酒尾中含有大量的高沸点香味物质,酸酯含量也高,特别是、、含量特别高() A: 亚油酸乙酯 B: 油酸乙酯 C: 亚麻酸乙酯 D: 棕榈酸乙酯
内容
- 0
酒尾中含有大量的高沸点香味物质,酸酯含量也高,特别是()、油酸乙酯和()含量特别高。
- 1
乳酸乙酯为主体香味成分的只有老白干香型酒。()
- 2
白酒中多量的乳酸、乳酸乙酯、高级醇、单宁等物质,会使酒带有涩味。(<br/>)
- 3
为什么要掐酒头、去酒尾?
- 4
蒸馏时去除“酒头”和“酒尾”,可降低白酒中()含量。 A: 氰化物 B: 醛类 C: 杂醇油 D: 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