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7-02
    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是较早确立的一个。一般来说,它通常特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的日期,即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提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就是说,春分时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逐渐昼长夜短。依照节气到来的时间,在特定的方位举行隆重的仪式,是一项古老的时令习俗。在古代,春分时一般会举行祭日仪式。《礼记》记载:“祭日于坛。”按照孔颖达的注疏就是“谓春分也”。自周代起,此习俗历代沿袭。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明、清两代,北京日坛成为皇帝在春分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有关“春分”的表述,与上述文字相符的是:
    A: 是指太阳位于经度为0°时的日期
    B: 祭日仪式始于周代,之后历代沿袭
    C: 古代帝王一般会在京郊举行隆重的祭日仪式
    D: 祭日、祭天与祭地典礼,在仪式上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