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合称“河朔三镇”的节度使是李宝臣、郭子仪、田承嗣。()
错
举一反三
- 安史之乱后势力最强、为患最大的“河朔三镇”指的是: A: 卢龙节度使李怀仙 B: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 C: 淄青节度使李纳 D: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
- 安史之乱后势力最强、危害最大的“河朔三镇”指的是( )。 ①卢龙镇 ②魏博镇 ③淄青镇 ④成德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河朔三镇是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包括卢龙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和( )。 A: 河东节度使 B: 河中节度使 C: 魏博节度使 D: 河阳节度使
- 唐德宗即位后,决定削藩。建中二年(781),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要求袭位。唐德宗不许。李惟岳便勾结魏博镇田悦、淄青镇李纳、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共同起兵反抗朝廷,史称“()”。
-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揭开了__________序幕。 A: 安史之乱 B: 侯景之乱 C: 董卓之乱 D: 八王之乱
内容
- 0
唐朝安史之乱后遍设节度使、防御使等方镇,由此形成州(府)-道(镇)-县三级制
- 1
安史之乱结束后,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主要包括: A: 幽州卢龙节度使,统幽、营、平、蓟、妫、檀、莫七州(今北京及河北东北部) B: 成德节度使,主要统恒、赵、深、定、易五州(今河北省中部) C: 魏博节度使,统魏、博、德、沧、瀛五州(今河北南部、山东北部) D: 朔方节度使,领单于大都护府
- 2
唐朝将领当中唯一一个各方节度使都能够接受的人是() A: 李光弼 B: 哥舒翰 C: 王忠嗣 D: 郭子仪
- 3
河朔三镇
- 4
下列事件与相关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 三藩之乱:吴三桂、康熙 B: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汉景帝 C: 八王之乱:苻坚、谢玄 D: 安史之乱:郭子仪、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