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后期藩镇割据指的是()后以河北、山东、河南各地节度使为代表的拥兵自重、对抗中央的军阀割据势力。
举一反三
- 安史之乱后降唐的河北安史旧部被唐授以卢龙、成德、魏博三地节度使,史称“()”,他们是割据性藩镇的最主要代表。
- 唐宪宗因为登位之初,事物繁杂,就任命()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即代理节度使)
- 安史之乱结束后,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主要包括: A: 幽州卢龙节度使,统幽、营、平、蓟、妫、檀、莫七州(今北京及河北东北部) B: 成德节度使,主要统恒、赵、深、定、易五州(今河北省中部) C: 魏博节度使,统魏、博、德、沧、瀛五州(今河北南部、山东北部) D: 朔方节度使,领单于大都护府
- 宋太祖、宋太宗时期,为解决藩镇割据问题,朝廷分别采取了()等措施。 A: 取消各地节度使兼领驻地附近若干州郡(支郡)的制度,缩小其辖区和权力 B: 将藩镇的财权和司法权收归中央 C: 令藩镇选拔属下精兵补充中央禁军 D: 逐步撤罢藩镇,将节度使陆续调入汴京,解除兵权,担任闲职
- 公元844年,唐军平定()节度使的叛乱,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巩固了唐朝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