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概念转变的过程。
概念转变是学习过程中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具体而言,概念转变的过程如下:(1)认知冲突的引发认知冲突指人的原有图式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面对认知冲突,学习者需要对新信息或原有图式做调整,以解决冲突,这正是认知改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认知冲突有多种类型:①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与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前者是指行为预期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冲突,后者指个体在社会文化互动中遇到与自己原有观念不同的观点,从而感到的冲突。②现实概念的冲突与潜在概念的冲突。前者指学习者头脑中现实存在着的概念与新经验的冲突;但有时头脑中的概念并不是以现实表征存在的,而是以非言语表征的方式微弱地、含糊地存在着的,甚至在教学前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以学习者的整个经验结构为背景会推出这样的理解,这种概念(观念)与新经验之间的冲突就是潜在概念的冲突。③针锋相对的认知冲突与可兼容的认知冲突。有时,冲突的两个概念之间是针锋相对、此立彼破的,但有时它们却可以同时成立,只是视角的不同,而没有根本性对立。Balacheff认为,意识到认知冲突须满足两个条件:①能够建构起某命题及其相应的否定命题,即能理解或推论出逻辑上对立的两个观念;②基于某论断形成对行为结果的期望或预测,这意味着相信该论断,并把它转化为活动的计划,从而在活动中看它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旦预期与结果不同,就会引发认知冲突。条件①的满足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形式推理能力,特别是对逻辑矛盾的判断能力。另外,认知冲突的产生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也密切相关,学生的积极的态度、较高的热情和责任感对认知冲突很重要,对知识漠不关心的学生很难产生认知冲突感,另外,不成功的学生由于消极的自我印象、过高的焦虑或消极的态度等,会自觉不自觉地回避认知冲突。引发认知冲突在概念转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因为只有体验到认知冲突,个体才能感受到原有概念的不足,认识到替换或调整原有概念的必要性。但是,只是引发了认知冲突还不足以使概念发生改变,这取决于学习者解决认知冲突的具体方式和途径。(2)认知冲突的解决与概念转变解决认知冲突有多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Hewson分析了间接经验中认知冲突的解决方法,即个体如何处理与原有概念相冲突的新概念(观念)。他发现了以下处理方式:①径直地或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拒绝新概念;②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纳入新概念:机械记忆;概念更换,以新概念代替旧概念,并与其它概念相协调;概念获取,与包括原有概念在内的有关概念一起被重新编辑,这意味着学习者可以在原有知识背景下理解新概念,新旧概念并不完全对立。Balacheff分析了直接经验过程中认知冲突的解决途径,即学习者是如何面对与原有观念相违背的实例的。依据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学界处理反常事件的方式,他提出了学生处理与自己原有经验不一致的“反例”的可能方式:在反例出现时放弃原有假设;对原假设作调整;把反例作为特例,不予考虑。这种做法出现得较少;为原假设加上适用的条件;修改有关定义,以改变对问题的理解;拒绝反例。
内容
- 0
简要介绍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 1
请简要介绍决策的一般过程(决策过程模型)。
- 2
简要介绍LTE中小区搜索的过程。
- 3
请简要介绍网络扫描的一般过程。
- 4
请简要介绍饿猫“迷笼”的实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