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年,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的受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食,因劳动繁重,贫民称救济院为“巴士底狱”。这反映出( )。 ①英国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贫富差别巨大 ②大量的贫困者有好逸恶劳的倾向 ③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现象严重 ④政府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举一反三
- 英国关注社会贫困问题的“济贫法”颁布于()。 A: 1601年 B: 1640年 C: 1662年 D: 1689年
- 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A: 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 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C: 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 D: 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
- 英国的济贫法与现代社会事实的贫困救助的联系与区别。
- ()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A: 美国的《社会保险法》 B: 英国的《济贫法修正案》 C: 英国的《济贫法》 D: 德国的《疾病社会保险法》
- 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A: 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 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C: 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 D: 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