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货币政策效果问题上,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货币政策效果,特指货币政策能否稳定产出等实际经济变量,而与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并无直接关系。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①货币能否系统地影响产出;②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稳定联系;③ 货币当局能否如其所愿的控制货币。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货币政策效果方面的不同观点凯恩斯学派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虽然存在着时滞,但它可以系统地影响产出等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由于经济运行不稳定,必须运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有效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实际产出,反之相反;②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稳定经济运行。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倡导者看来,货币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能动性的短期稳定经济作用,货币当局被赋予广泛的权力,它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权衡取舍,通过“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反经济周期”行动来抵消波动,稳定经济运行。货币学派虽然认为货币政策的成效比财政政策要快,但是由于长而不确定的时滞的存在和人为判断失误等因素,“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往往不能稳定经济,反而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制造者,即货币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货币学派是从下面几个方面阐明其政策观点的:①货币学派主义者相信经济本身存在自动调节功能,在没有中央银行旨在稳定经济的政策行动情况下,产出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②认为用来操纵社会总需求的相机努力不起作用,这是由货币政策的时滞和经济生活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他们还认为这种相机的货币政策无助于稳定产出和就业,还可能导致很严重的通货膨胀。 新古典宏观主义经济学则认为,货币政策不但在长期内是无效的,甚至在短期内也是无效的。新古典宏观主义经济学从理性预期的假设出发,论证了一切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要想使政策有效,则政策必须具有欺骗性,而这一点在事实上又是做不到的。
举一反三
内容
- 0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1
( )虽然对货币政策的主张不同,但都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 A: 马克思主义 B: 凯恩斯主义 C: 古典的货币数量论 D: 货币主义
- 2
在大萧条期间,最有可能运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经济学家是()。 A: 古典经济学家 B: 新古典经济学家 C: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 D: 货币主义经济学家
- 3
阐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观点的主要差异。
- 4
下列关于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正确的是( )。 A: 古典经济学--“有效需求”理论 B: 凯恩斯的解释--“自然失业率”假说 C: 新凯恩斯主义--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 D: 现代货币主义--“萨伊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