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7-24
    根据气液相传质的“双膜理论”,吸收质仅在气液相交界附近的气膜和液膜中存在浓度梯度,吸收的速率就取决于气膜和液膜的扩散阻力。
  • 正确

    内容

    • 0

      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溶质通过双膜的扩散速率,为提高吸收速率,应该()。 A: 增加气膜厚度,减少液膜厚度 B: 减少气膜厚度,减少液膜厚度 C: 增加气膜厚度,增加液膜厚度 D: 减少气膜厚度,增加液膜厚度

    • 1

      实验室用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基本属于液膜控制,其气膜中的浓度梯度大于液膜中的浓度梯度。气膜阻力大于液膜阻力。

    • 2

      下面对双膜理论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气液接触时,气液间存在气膜和液膜 B: 气膜与液膜间存在一个相界面 C: 气液界面上气液相互平衡,界面上存在一定的阻力 D: 溶质的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气膜和液膜上

    • 3

      物理吸收双膜理论传质速率可以表示为传质系数×传质推动力,此关系式即为传质速率方程。下列关于传质速率方程的理解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 由于气膜和液膜的流体性质不同、且气膜和液膜内浓度梯度也不同,传质速率在气膜和液膜内是不同的,分别需要采用气相分传质速率方程和液相分传质速率方程计算 B: 气相分传质速率方程中,传质推动力等于“气相主体内的浓度”与“虚拟的与液相主体吸收质浓度相平衡的气相浓度”之差 C: 传质系数根据传质推动力的表示方式不同,有不同的定义。比如液相分传质系数,就定义为传质速率除以“以液膜内相界面与液相主体浓度差来表示”的传质推动力 D: 吸收时的总体传质速率(即吸收质由气相进入液相的速率),等于气相分传质速率+液相分传质速率

    • 4

      实验室用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属于液膜控制,其气膜中的浓度梯度()液膜中的深度梯度;气膜阻力()液膜阻力。() A:   大于、小于 B:   小于、大于 C:   小于、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