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中的主观方面为故意,且明知自己投放的是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正确
举一反三
-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br/>( )
-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是()的行为
- 【多选题】故意投放()等物质 , 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A. 毒害性物质 B. 放射性物质 C. 传染病病原体 D. 污染环境的物质
-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是()的行为。 A: 扰乱公共秩序 B: 妨害公共安全 C: 妨害社会管理 D: 扰乱生产秩序
-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内容
- 0
下列()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 A: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的 B: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 C: 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等危险物质丢失未按规定报告的 D: 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的
- 1
下列()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 A: A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的 B: B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 C: C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等危险物质丢失未按规定报告的 D: D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的
- 2
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有 A: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B: 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矿井下的通风设备 C: 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大量排放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多人死亡的 D: 故意传播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
- 3
《刑法修正案(三)》(2001年12月)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A: 确立“危险物质”的概念,危险物质包括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B: 与确立“危险物质”概念相应,修改有关罪名,如把第114条原“投毒罪”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 C: 增加“资助恐怖活动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D: 将“恐怖活动犯罪”的违法所得也规定为刑法第191条“洗钱罪”的对象
- 4
专技天下: 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被盗、被抢或者丢失,故意隐瞒不报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