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确定的抗战方针是持久消耗战,这与中共的持久战略基本相同。
对
举一反三
- 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集有中央及地方军政要员参加的国防会议,讨论了《国军作战指导计划》,正式确定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的基本战略方针;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确定了持久抗战战略B.国民政府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C.国民政府走深入敌后抗战道路D.国民政府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 《新华日报》创办之初的宣传中心是中共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团结抗战、持久抗战”战略方针。
- 为了初步总结全国抗战经验,批驳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毛泽东在1938年五六月间作了《 》的长篇讲演。它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不仅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景,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争中不断削弱敌方的优势、生长自己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大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A: 论持久战 B: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C: 十大军事原则
-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抗战路线,成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旗帜。 A: 游击 B: 局部 C: 全面 D: 持久
- 抗日战争爆发后,党提出的()抗战路线,成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旗帜 A: 游击 B: 局部 C: 全面 D: 持久
内容
- 0
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的著作是( ) A: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B: 《论持久战》 C: 《战争和战略问题》 D: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 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
- 2
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国民党制定的基本战略是()。 A: 积极防御 B: 片面防御 C: 片面抗战 D: 持久消耗战
- 3
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国民政府奉行的妥协方针主要有( ) A: 不抵抗主义 B: “攘外必先安内” C: 持久消耗战 D: 以空间换时间
- 4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组织大批东南沿海厂矿迁移至西南大后方。这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 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 B: 便利了官僚资本控制经济 C: 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 D: 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