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语)请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诗,是表现情志的,放在心里就是情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诗歌。情志在心里受到感动,因而形成诗歌语言,如果语言不足以表达情志,就会咨嗟感叹,咨嗟感叹还不足以表达,就要引声长歌,引声长歌意犹未足,那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手舞足蹈了。
举一反三
- 在心为志,发言为_____。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
- 在两汉,__________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在心为____,发言为_____。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大学人文教程》P153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句话出自( )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选自()。 A: 《毛诗序》 B: 《美育书简》 C: 《文心雕龙》 D: 《牡丹亭》
内容
- 0
《毛诗序》在开篇的第一句这样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它的意思是?
- 1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指的是教学语言中的书面语表达现象。
- 2
“诗者,志之所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句话选自() A: 《毛诗序》 B: 《诗经》 C: 《论语》 D: 《中庸》
- 3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里强调的是舞蹈是情感抒情的最高层次。()
- 4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出自于哪部诗歌理论? A: 《毛诗序》 B: 《诗言志辨》 C: 《说舞 D: 《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