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考试成绩编织成次数分布表的步骤为()。
A: 求全距
B: 定组数和组距
C: 定组限
D: 求组中值
E: 记录次数与核对
A: 求全距
B: 定组数和组距
C: 定组限
D: 求组中值
E: 记录次数与核对
A,A,A,A,A,B,C,D,E
举一反三
- 【多选题】组距式分组的基本步骤的顺序为() A. 求全距→ 确定组数→计算组距→确定组限→确定组中值→统计分组 B. 求全距→ 计算组距→确定组数→确定组限及组中值→统计分组 C. 求全距→ 确定组数→计算组距→确定第一组的组中值→统计分组 D. 求全距→ 计算组距→确定组数→确定第一组的组中值→确定组限→统计分组
- 影响变量次数分布的要素是( )。 A: 变量值大小 B: 变量性质 C: 选择的分组标志 D: 组数与组距 E: 组限与组中值
- 组距、组限和组中值之间的关系是()。 A: 组距=(组上限-组下限)÷2 B: 组中值=(组上限+组下限)÷2 C: 组中值=(组上限-组下限)÷2 D: 组限=组中值÷2
- 简述组距、组限、组数与组中值的含义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 组距、组限、组中值之间的关系是()A组中值=(上限+下限)/2B组距=(上限—下限)/2C组中值=(上限+下限)*2D组限=组中值/2 A: a B: b C: c D: d
内容
- 0
在组距分组中,组距、组限和组中值之间的关系是( )。 A: 组距=(上限值-下限值)÷2 B: 组中值=(上限值-下限值)÷2 C: 组中值=(上限值+下限值)÷2 D: 组限= 组中值÷2
- 1
资料整理的步骤包括()。 A: 求极差 B: 把数据归组 C: 数据排序 D: 选定组限和组中点植 E: 确定组数和组距
- 2
当总体内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 定时,则意味着( )。 A: 组距 定 B: 组数 定 C: 全距 定 D: 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成正比
- 3
关于组距、组中值和组限之间的关系,下列公式表示正确的是()。 A: 组限=组中值÷2 B: 组中值=(上限+下限)÷2 C: 组中值=(上限-下限)÷2 D: 组距=(上限-下限)÷2
- 4
组距、组限、组中值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组距=(上限+下限)/2 B: 组限=上限+下限 C: 组中值=(上限+下限)/2 D: 组中值=(上限-下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