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府境全图记》碑这一重要水利文物在“文革”中险遭损毁,被有识之士发现得以幸存。该碑上为绍兴府境水系分布图,下系作者守越十年,离任后对山阴、会稽、萧山等县水利形式所作的全面分析和总结。其作者是明代绍兴知府()。
A: 戴琥
B: 彭谊
C: 南大吉
D: 汤绍恩
A: 戴琥
B: 彭谊
C: 南大吉
D: 汤绍恩
举一反三
- 明太祖至正二十六年(1366),绍兴归明,改绍兴路为绍兴府,府治设山阴,领八邑。绍兴府所统领的八邑中不包括()。 A: 萧山 B: 东阳 C: 嵊县
- 王羲之晚年隐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 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赵构取()之意,于翌年更元为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并沿用至今。 A: “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 B: “绍祚中兴” C: “东山再起"
- 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绍兴知府汪纲重修绍兴府城及城垣,疏竣河道,拓展街衢,修缮桥梁,对绍兴城区格局作了重新分布。经汪纲重修后的绍兴府城,史称“()”。 A: 越城 B: 罗城 C: 汪城 D: 宋城
- 宋高宗于下面哪三个时间经历了从防御成功到防御失败的急转弯 A: 绍兴四年,绍兴八年,绍兴十年 B: 绍兴六年,绍兴八年,绍兴十年 C: 绍兴四年,绍兴六年,绍兴十年 D: 绍兴四年,绍兴六年,绍兴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