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00
B: 200
C: 150
D: 50
举一反三
- 有一板集中标注配置贯通纵筋18@200,板支座上部原位标注为12@200,则板上支座附近板上部纵筋间距为
- 有一板带上已配置贯通纵筋18@200,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为12@200,则板带上支座附近板上部纵筋间距为( ) A: 100 B: 200 C: 150 D: 50
- 有一板带上已配置贯通纵筋18@200,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为12@200,则板带上支座附近板上部纵筋间距为( )
- 板钢筋标注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的内容主要是板中的 上部贯通筋和下部纵筋 筋,原位标注主要是板中的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悬挑板上部受力筋。
- 板原位标注的内容为( ) A: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 B: 通长筋 C: 悬挑板上部受力纵筋 D: 分布筋
内容
- 0
板原位标注的信息有 A: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 B: 板标高 C: 板厚 D: 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 1
设有一板带上部已配置贯通纵筋φ18@240,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为3φ20@240。则板带在该位置实际配置的上部纵筋为(1φ18+1φ20)/240,实际间距120mm,其中45%为贯通纵筋,55%为3号非贯通纵筋(延伸长度略)。
- 2
板的上部已有贯通纵筋C12@200,该跨同向配置的上部支座非贯通纵筋为⑥C10@200,表示( ) A: 在该支座上部设置的纵筋为C10和C12间隔布置,二者之间的间距为100 B: 在该支座上部设置的纵筋为C10和C12间隔布置,二者之间的间距为200 C: 在该支座上部贯通纵筋为C12@200,上部支座负筋分布筋为⑥C10@200 D: 在该支座上部贯通纵筋为⑥C10@200,上部支座负筋分布筋为C12@200
- 3
板的上部已有贯通纵筋C12@200,该跨同向配置的上部支座非贯通纵筋为⑥C10@200,表示( )。 A: 在该支座上部设置的纵筋为C10和C12间隔布置,二者之间的间距为100 B: 在该支座上部设置的纵筋为C10和C12间隔布置,二者之间的间距为200 C: 在该支座上部贯通纵筋为C12@200,上部支座负筋分布筋为⑥C10@200 D: 在该支座上部贯通纵筋为⑥C10@200,上部支座负筋分布筋为C12@200
- 4
板的上部已有贯通纵筋C12@200,该跨同向配置的上部支座非贯通纵筋为⑥C10@200,表示( ) A: 在该支座上部设置的纵筋为C10和C12间隔布置,二者之间的间距为100 B: 在该支座上部设置的纵筋为C10和C12间隔布置,二者之间的间距为200 C: 在该支座上部贯通纵筋为C12@200,上部支座负筋分布筋为⑥C10@200 D: 在该支座上部贯通纵筋为⑥C10@200,上部支座负筋分布筋为C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