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当前广播新闻评论创新的理解。
答:(1)广播新闻评论创新的原因①从内容上来看,新闻话题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各媒体的评论有了更多的话题。特别是像民生类节目的开办,为广播新闻评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广播新闻评论既可以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可以反映大众呼声,起到上下沟通的桥梁作用。②从形式上来看,广播谈话、广播访谈、录音评论、口头评论等广播评论新的节目样式不断出现,特别是以充分发挥互动作用而开设的一些广播栏目,请来高层领导人、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方面的专家或权威人士发表权威性的意见,以引导舆论,使评论高屋建瓴。这种将主持人、嘉宾与听众通过热线联系起来的节目形态,非常适合围绕着一些话题展开评论,使广播评论的形态多样化。相关的节目栏目不但受到听众的关注与欢迎,而且也为增强广播的影响力、凸显广播的媒体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近年来就一直倡导“顶天立地”,既打造精品高端访谈评论节目,又对接百姓的呼声和诉求。如202年两会期间,《做客中央台》和《政务直通》是中央台着力打造的两会高端访谈节目。这两个节目都把强化节目的互动沟通功能作为创新的着力点。每次直播开始前,“中国之声”都通过广播节目、官方微博、短信平台、中国广播网等多种传播通道进行直播预告、问题征集和信息反馈,访谈内容也通过中国广播网进行文字、音、视频直播。直播结束后,再将访谈内容精编,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数字广播再次传播。节目还在直播间设置了“互动墙”,使做客嘉宾在第一时间就能看到听众和网友的反馈,并在节目中及时进行互动。每次访谈收到的网友留言多达近万条。(2)广播新闻评论创新的方法①用音响凸显广播新闻评论的特征音响评论,就是利用音响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一种广播新闻评论形式。广播评论过去几乎不用音响,现在却广泛运用音响,带“响”的录音评论、录音综述、录音述评等已成为广播评论的常态a.用音响说话,增强广播新闻评论的可听性我们说广播评论相对弱势,并不是说广播评论本质上缺乏可听性、思想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广播评论的潜力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按照广播规律来创新广播评论。要使过去那种生硬、干巴,甚至有时咄咄逼人的广播评论生动起来,能够入耳人心,就要在音响上动脑筋、做文章,因为音响是最能体现广播特征、彰显广播优势的要素。b.用音响说理,增强广播新闻评论的权威性广播评论的运用音响,与同样运用音响的消息等其他广播体裁相比,又有不同的要求,这是因为广播消息等其他体裁与广播评论的功能不同,体裁特征不同,写作要求不同,对素材的要求和运用当然也不尽相同。广播消息选用的音响素材是为了叙述新闻事实,使新闻事实可以准确、精练地传达给听众:广播评论选用的音响素材是为了说理,对一些观点进行论证,使媒体的观点、立场旗帜鲜明,能够让听众心服口服。过去没有音响的广播评论,虽然也讲求述评结合,夹叙夹议,但由于整篇评论都是编辑记者所写的文字,其主观倾向在所难免,所以这样的评论中会频现“应该”“必须”、“我们认为”、“我们觉得”等蕴涵主观色彩的字眼。而现在的录音评论则恰到好处地引用音响素材,让音响说话,让音响说理,作者就可尽量少说话,也就可以避免使用那些蕴涵主观色彩的字眼,即使必须用那样的字眼,也不必出于作者之口,可以借被采访者之口说出c.用音响评述,增强广播新闻评论的说服力广播评论运用音响绝非写作形式上的变化,不能将录音评论简单地理解为文字加音响,将音响运用到广播评论中,不是也不应该是为音响而音响,音响在评论中不是可有可无的“佐料”,而是构成评论主体的“主料”。这是在对广播评论的特征、功能、地位进行重新认识后所做出的选择。②用时评抢占新闻评论的制高点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家电台纷纷启动了新闻广播的改革,除了按格式化模式全天候滚动播出实时新闻资讯外,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评”的分量。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央广新闻》增加整点半点新闻观察员的实时连线:省一级的如福建新闻广播2009年7月6日正式改版,在电话连线上下大了功夫安徽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率在2013年两会期间推出《两会微观察》等:地市一级的如泉州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午间道》栏目开设了电话连线板块《新闻观察》,通过主持人在直播中即时连线记者、听众和评论员的方式,让听众在新闻中实现互动,同时通过互动,共同完成新闻观点的建构。“借助热线电话和短信互动的方式,提供都市人感兴趣的新鲜话题,采用传受互动的形式,让听众参与点评,这些做法无不是为了彰显‘评’的功能。显然,一种新的广播评论形态出现在新一轮的新闻广播改革中,这就是‘即时评’。”即时评与新闻快评,虽然表述不一样,但无疑都说明了现在广播新闻评论的一种趋势一快。如果说音响评论凸显了广播传播的声音优势,而时评则显示了广播的时效优势。一方面,它用“快”来发出新闻观点的第一声,另一方面它又因“快”而抢占了舆论的制高点。a,第一时间传达观点在第一时间,充分利用广播媒体的快捷之便,先声夺人,成了时评创新的发力点。从时评的内容主题来看,这种快人快语的广播评论所评述的新闻事件大多为群众所关注的热点焦点事件,小到柴米油盐等日常小事,大到国际关系如中美关系、朝韩问题等。但无论什么样的内容主题,其基本表现形态没有太多差别,就是主持人或评论员乃至听众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迅速做出的简短的广播评论,一般由“新闻事实+评论”组成。这种点评少则几句话,多则几分钟。而电话连线是时评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无论是主持人在新闻节目直播中对现场记者的连线还是对特约评论员的连线,都是为了更快地把信息和观点传达出去。b.第一时间形成评论焦点时评往往紧接在同一事件新闻之后,将报道与评论间相互搭配,使观点源于事件,又高于事件。这种新闻与评论的结合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听众印象不深和报道内容不深的问题如从2007年两会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几年都在《全国新闻联播》和《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推出了全新评论栏目—“两会时评”。2012年的两会,中央台更是派出了王健、赵九骁、王磊、白中华四大评论员团队,在《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中开设“两会时评”专栏,在重要直播场次后立即跟进央广“两会时评”。
举一反三
内容
- 0
【论述题】____结合当前国际环境谈谈你对国家经济主权的理解。
- 1
情境意义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 2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 3
结合当前国际经济环境谈谈你对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理解
- 4
请结合当前时事,谈谈你对群众史观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