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墨,隔夜的墨。积留在砚台上的陈墨,可用来作画。最早见于北宋郭熙《临泉高致》,有“用墨七法”之说。
举一反三
- “宿墨不宜使用”中对“宿墨”最恰当的解释应为: A: 隔夜的墨 B: 晚上的墨 C: 古老的墨 D: 性质发生改变的墨
- 下列不属于中国画中常用的用墨方法是()。 A: 滴墨法 B: 泼墨法 C: 破墨法 D: 积墨法
- 黄宾虹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前人对于笔墨运用的经验,在晚年总结出“五笔七墨”之说--“五笔”为“平、留、圆、重、变”,“七墨”即“浓墨、淡墨、破墨、渍墨、泼墨、焦墨、宿墨”诸法。如此,以笔为骨,诸墨荟萃,方能呈现“浑厚华滋”之象。
- 隔夜墨汁中含水量较多,浓墨停留在纸上,淡墨水迹溢于点画的浓墨笔触之外。这种墨法被称作()。 A: 焦墨 B: 宿墨 C: 湿墨 D: 淡墨
- 黄宾虹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前人对于笔墨运用的经验,在晚年总结出“五笔七墨”之说——“五笔”为“平、留、圆、重、变”,“七墨”即“浓墨、淡墨、破墨、渍墨、泼墨、焦墨、宿墨”诸法。如此,以笔为骨,诸墨荟萃,方能呈现“浑厚华滋”之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