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29
    简述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 答:(1)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行为是指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通过一定的意思表示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所实施的能产生法律效果(设定、变更或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不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所作的行为,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非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所作的行为以及不产生法律效果的事实行为,都不属于行政行为。(2)行政行为的特征①从属性行政行为作为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行使职权或履行职责的法律行为,其根本任务和目的是执行法律,因而必须从属于法律。任何行政行为的作出必须有法律依据,依法行政是民主与法治的基本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根据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行事,而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或游离于法律之外。②服务性行政行为是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在行政相对人的参与与配合下所为的公共服务行为。它追求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这与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主要追求自身利益是不同的。③单方性行政行为是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代表公共利益所作的一种单方面意思表示。虽然行政相对人可以参与到行政行为的过程中,但其意志对于行政行为的成立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与民事法律行为由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致而成立是不同的。④强制性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活动,法律的强制性必然体现为行政行为的强制性。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必须服从和配合。如果行政相对人不予服从和配合,就会导致强制执行。尽管现代行政法不再一味强调行政行为实施的强制性,而强调行政行为的可接受性和行政相对人的自愿接受,但这并不否定行政行为以强制性为后盾。这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自愿性是不相同的。⑤无偿性行政行为是一种执行法律的公务活动,而执行公务活动的经费是国家无偿地向行政相对人征收的,既然行政相对人已经无偿地分担了公共负担,因而接受行政主体的公共服务也应当是无偿的。这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偿性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行为的无偿性并不排除在例外的情况下行政行为可以是有偿的。

    内容

    • 0

      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三类。()

    • 1

      抽象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立法行为和其他抽象行政行为

    • 2

      简述票据行为的概念和主要法律特征。

    • 3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一种()。 A: 行政法律行为 B: 行政规划行为 C: 行政执行行为 D: 行政指挥行为

    • 4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审批的行为属于()。 A: 非行政行为 B: 具体行政行为 C: 抽象行政行为 D: 行政执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