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的砂土或粉土当符合哪一条件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
A: 地质年代为第四季更新世(Q3)及其以后时
B: 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在7度、8度、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
C: 采用天然基础的建筑,当覆盖在非液化土层上的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满足:地下水位深度〉液化土特征深度+基础埋置深度-6
D: 采用天然基础的建筑,当覆盖在非液化土层上的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满足: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液化土特征深度+基础埋置深度
A: 地质年代为第四季更新世(Q3)及其以后时
B: 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在7度、8度、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
C: 采用天然基础的建筑,当覆盖在非液化土层上的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满足:地下水位深度〉液化土特征深度+基础埋置深度-6
D: 采用天然基础的建筑,当覆盖在非液化土层上的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满足: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液化土特征深度+基础埋置深度
举一反三
- 对于饱和的粉土或砂土,下列()不可能作为初步判别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的条件。 A: 砂土粒径满足一定条件时 B: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 C: 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一定条件时 D: 粉土的黏粒含量满足一定条件时
- 对于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下列不可能作为初步判别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的条件是()。 A: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 B: 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一定条件时 C: 8度粉土的黏粒含量不小于13%时 D: 砂土粒径满足一定条件时
- 在其他情况相同时进行液化判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测标准贯入击数相同时,饱和粉细砂的液化可能性大于饱和粉土 B: 标准贯入点深度相同,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越大,饱和粉细砂及饱和粉土的液化可能性越小 C: 粉土的黏粒含量越大,实测标准贯入击数越小 D: 地下水埋深越大,临界标准贯入击数越大
- 低承台的非挤土桩,当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时,对该土层的桩侧阻力应( )考虑才是正确的。 A: 按承台底面非液化土或非软弱土层的厚度、N与Ncr的比值和液化土层的埋藏深度确定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进行折减 B: 该土层的桩侧阻力为0 C: 该土层液化后再固结,对桩侧产生负摩阻力 D: 不考虑承台底面的土层情况,完全按N与Ncr的比值和液化土层的埋藏深度情况进行折减
- 土的地震液化判定工作可分初判和复判两个阶段。初判应排除不会发生地震液化的土层。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土的地震液化初判的是( )。 A: 地层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或以前的土,可判为不液化 B: 当土的粒径小于5mm的颗粒含量的质量百分群小于或等于30%时,可判为不液化 C: 工程正常运用后,地下水位以上的非饱和土可判为不液化 D: 当土层的剪切波速小于公式 计算的下限剪切波速时,可判为不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