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发热量的测定原理是什么?并分析发热量与煤化程度规律的原因?
一般采用氧弹法测定煤的发热量,其原理是:称取1g左右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置入氧弹的燃烧皿中,向氧弹充入氧气,使氧弹中氧的初压力为2.6~3.0MPa,然后将氧弹放入充有定量水的内桶利用电流将煤样点燃。煤样燃烧后产生的热量通过氧弹传给内桶中的水,使水的温度升高。根据内桶水的温升和氧弹系统的热当量计算出煤在氧弹中燃烧后释放的热量。发热量与煤化程度规律的原因:从低煤化度的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其中的氧元素含量迅速下降,碳含量侧逐渐增加,氢元素含量变化不大,所以煤的发热量是增加的,到中等变质程度的肥煤和焦煤达到最高值,此后,煤中的氧含量的减小趋势,而氢含量则明显下降,碳含量虽然明显增加,但它的发热量仅为氢的四分之一左右,因此,使煤的发热量呈下降趋势。
举一反三
内容
- 0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中发热量测定的重复性限规定为()。 A: A120J B: B150J C: C80J D: D100J
- 1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中发热量测定的重复性限规定为()。 A: 120J B: 150J C: 80J D: 100J
- 2
高位发热量是指1kg煤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时煤所放出的热量。()
- 3
煤的发热量也是煤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煤化程度越高,煤的发热量() A: A越低 B: B不变 C: C越高
- 4
煤的高位发热量,是指不包括水蒸气凝结放出的汽化潜热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