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CK及同工酶叙述正确的是
A: CK-MB是目前公认的诊断AMI较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B: 血清CK活性水平有助于判断溶栓后再灌注情况
C: 病毒性心肌炎时,CK会升高
D: 适用于发病时间较长的AMI和亚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A: CK-MB是目前公认的诊断AMI较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B: 血清CK活性水平有助于判断溶栓后再灌注情况
C: 病毒性心肌炎时,CK会升高
D: 适用于发病时间较长的AMI和亚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举一反三
- 根据CK及其同工酶诊断AMI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MI发病8小时内CK不高,则可排除AMI B: AMI发病24小时CK的测定意义最大 C: 发病24小时,CK小于参考值上限,可除外AMI D: CK基础值极低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其CK升高后可在正常范围内 E: 心肌梗死范围小,CK可不升高
- 根据CK及其同工酶诊断AMI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MI发病8小时内CK不高,则可排除AMI B: AMI发病24小时涨的测定意义最大 C: 发病24小时,CK小于参考值上限,可除外AMI D: CK基础值极低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其CK升高后可在正常范围内 E: 心肌梗死范围小,CK可不升高
- ①急性心肌梗死(AMI)CK变化:发病后4~10小时开始增高,12~36小时达高峰(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72~96小时后恢复正常,是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在AMI病程中,如CK再次升高,往往说明心肌再次梗死。②病毒性心肌炎:CK活性也明显升高。
- 根据CK及其同工酶诊断AMI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AMI发病8小时内CK不高,则可排除AMI B: BAMI发病24小时CK的测定意义最大 C: C发病24小时,CK小于参考值上限,可除外AMI D: DCK基础值极低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其CK升高后可在正常范围内 E: E心肌梗死范围小,CK可不升高
- 下列关于血清CK及其同工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总活性的测定比同工酶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B: 血清CK-MB是目前公认的诊断急性肌梗死的最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C: 目前心肌梗死诊断多采用CK-MB质量 D: 血清中CK-BB含量极少 E: CK分子是由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