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p>10的土
B: Ip≤10的土
C: 黏土和粉土的统称
D: 红黏土中的一种
举一反三
-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砂土和粉土的分类界限是()。(2004年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试题) A: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为粉砂,不足50%且塑性指数I<sub>P</sub>≤10的为粉土 B: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为粉砂,不足50%且塑性指数I<sub>P</sub>>3的为粉土 C: 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质量少于总质量75%的为粉砂,不足75%且塑性指数I<sub>P</sub>>3的为粉土 D: 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质量少于总质量75%的为粉砂,不足75%且塑性指数I<sub>P</sub>>7的为粉土
-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砂土(粉砂)和粉土的分类界限是()。 A: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为粉砂,不足50%且塑性指数I<sub>p</sub>≤10的为粉土 B: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为粉砂,不足50%且塑性指数I<sub>p</sub>>3的为粉土 C: 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质量少于总质量75%的为粉砂,不足75%且塑性指数I<sub>p</sub>>3的为粉土 D: 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质量少于总质量75%的为粉砂,不足75%且塑性指数I<sub>p</sub>>7的为粉土
- 粘性土天然含水量增大,随之增大的是______。 A: w<sub>p</sub> B: w<sub>L</sub> C: I<sub>p</sub> D: I<sub>L</sub>
- 下列关于黏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粉土介于人工填土与黏性土之间 B: 人工填土的物质成分较杂乱,均匀性较差 C: 杂填土成分复杂,无规律性,强度和压缩性有高有低 D: 黏性土为塑性指数I<sub>p</sub>>10的土 E: 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人工填土,往往各地差别不大
- 管涌形成的条件中,除具有一定的水力条件外还与几何条件有关,且______。 A: 不均匀系数C<sub>u</sub><10的土比不均匀系数C<sub>u</sub>>10的土更容易发生管涌 B: 不均匀系数C<sub>u</sub>>10的土比不均匀系数C<sub>u</sub><10的土更容易发生管涌 C: 不均匀系数C<sub>u</sub>≤10的土 D: 与不均匀系数C<sub>u</sub>没有关系
内容
- 0
某红黏土按含水比例划分为硬塑状态,则土的天然含水率与土的液限之比(a[sub]w[/])应为( )。 A: a<sub>w</sub>≤0.55 B: 0.55<a<sub>w</sub>≤0.70 C: 0.70<a<sub>w</sub>≤0.85 D: 0.85<a<sub>w</sub>≤1.00
- 1
管涌形成的条件中,除具有一定的水力条件外,还与几何条件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不均匀系数C<SUB>u</SUB><10的土比不均匀系数C<SUB>u</SUB>>10的土更容易发生管涌 B: (B) 不均匀系数C<SUB>u</SUB>>10的土比不均匀系数C<SUB>u</SUB><10的土更容易发生管涌 C: (C) 与不均匀系数C<SUB>u</SUB>没有关系 D: (D) 级配不良的土比级配良好的土更易发生管涌
- 2
在分层总和法中,符号ΔP<sub>i</sub>代表什么含义? A: 第i层土的自重应力平均值 B: 第i层土的有效应力平均值 C: 第i层土的附加应力平均值 D: 第i层土的总应力平均值
- 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标准对土的工程分类是()。 A: 砾土 B: 碎石土 C: 砂土 D: 粉土 E: 黏性土
- 4
根据激励的公平理论()能得到激励。 A: O<sub>P</sub>>O<sub>O</sub> B: O<sub>P</sub>/I<sub>P</sub>>O<sub>O</sub>/I<sub>O</sub> C: O<sub>P</sub>/I<sub>P<</sub>O/I<sub>O</sub> D: O<sub>P</sub>/I<sub>P</sub>=O<sub>O</sub>/I<sub>O</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