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在()支配下的地主阶级社会。
举一反三
- 中国歌剧产生于( )。 A: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B: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C: 19世纪二三十年代 D: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 《红与黑》反映了法国19世纪哪个年代的政治风云和阶级关系?() A: 二三十年代 B: 三四十年代 C: 四五十年代 D: 一二十年代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的“社会史大论战”,是以(------------)为代表的“新生命派”与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进步学者进行的一场关于当时社会性质的大论战。 A: 李大钊 B: 陶希圣 C: 胡适 D: 傅斯年
- 【单选题】1955 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旅美科学家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 20 年”。中国开始跨入“两弹一星”时代是在 A. 20 世纪初 B.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C.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D.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 刘仁净为代表的动力派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