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货币政策的时滞或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
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即货币政策的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制定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由于经济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政府当局未必能及时认识和判断有无必要采取政策行动。即使认识到了采取措施的必要性,但由于行政手续所需时间较长,也未必能立即执行。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假定无外界因素干预的话,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奏效。一般地说,货币政策的时滯可分为两部分进行测算:(1)内部时滞。它是指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需要制定政策以矫正,到中央银行实际上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它可再分为两个阶段:①识别时滞。这是指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间隔。这种时滞的存在是由于信息的搜集和情形的判断需要时间,对某个时期的经济状况的精确度量只有在其后一些时候才能得到。另一方面,即使有了明确的资料,中央银行做出判断也需要一段时间。 ②行动时滞。它是指从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中央银行认识到经济形势变化之后,将立即对此项经济情况进行研究,以找出可行的对策,研究与行动都需要时间。整个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2)外部时滞。它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又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中期时滞。这是自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该行动对金融机构产生影响,使金融机构改变其准备金水平、利率及其他信用状况,以致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力的时间过程。这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以及金融市场的敏感程度。②决策时滞。这是指自利率或信用条件改变后,个人与厂商面对新的情况,做出改变其支出习惯或支出行为决定之前的时间过程。③作用时滞。即支出单位决定支出意向后,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都会产生影响,这段影响过程称为作用时滞。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金融和经济情形决定,受经济结构以及各经济主体行为因素影响较大。由于经济结构及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因素都是不稳定和不易预测的,因此,外部时滞的时间长短就难以掌握。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如果货币政策的时滞有限,而且可以预测,那么货币政策便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不论时间长度如何,只要有一个确定范围,中央银行便能根据预期落后的时间差距,预先采取影响将来某一时期经济情况的货币政策。但若货币政策的时滞分布不匀,有很大的变异性,则会因为时滞不能预测,货币政策将在错误的时间发生作用,而使经济和金融情况更加恶化。例如,若中央银行无法预测货币政策的时滞,则很可能在经济高涨时采取紧缩政策,但由于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紧缩政策到经济衰退时才产生降低收入的效果,这样,中央银行反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就会失去其有效性,不仅如此,还会扩大经济周期波动幅度,使国民经济更加不稳定。
举一反三
内容
- 0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A: 公开市场操作 B: 基础货币 C: 再贴现政策 D: 存款准备金政策 E: 货币供给
- 1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是一项刺激总需求地政策。()
- 2
货币政策时滞对政策的有效性没有任何影响。
- 3
货币政策体系由()构成。 A: 信贷政策 B: 信用政策 C: 利率政策 D: 汇率政策 E: 货币发行政策
- 4
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需要货币政策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