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0-30
    《孟子·滕文公》下有记载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这句话标示了说服的最高目标。
    A: 正确
    B: 错误
  • B

    内容

    • 0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谁说的?

    • 1

      在孟子看来,公孙衍、张仪可以算得上大丈夫。 A: 正确 B: 错误

    • 2

      1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H处)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④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⑤: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6)【注】①诚:真是。②熄:同“息”。他们不活动,则天下平息无事。③冠:男子成人后戴的帽子,这里用作动词,开始戴上成人的帽子;命之:主持典礼,给予训词。④女:同“汝”。⑤淫:乱;移:变;屈:挫抑。富贵不能乱其心,贫贱不能变其节,威武不能挫其志。(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在孟子看来,公孙衍、张仪可以算得上大丈夫。

    • 4

      中国大学MOOC: 在孟子看来,公孙衍、张仪可以算得上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