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应该()。
A: 首剂加倍剂量
B: 缩短给药间隔
C: 增加药物剂量
D: 按照药物t1/2制定给药方案
E: 同服药酶抑制剂
A: 首剂加倍剂量
B: 缩短给药间隔
C: 增加药物剂量
D: 按照药物t1/2制定给药方案
E: 同服药酶抑制剂
举一反三
- 患儿,10岁,咳嗽、咳痰、咽痛2日就诊。检查发现白细胞增高,确诊为呼吸道感染。为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应该() A: 首剂加倍剂量 B: 缩短给药间隔 C: 增加药物剂量 D: 按照药物t制定给药方案 E: 同服药酶抑制剂
- 患儿,10岁,咳嗽、咳痰、咽痛2日就诊。检查发现白细胞增高,确诊为呼吸道感染。为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应该() A: 缩短给药间隔 B: 增加药物剂量 C: 按照药物t制定给药方案 D: 同服药酶抑制剂
- 关于给药方案的设计叙述正确的是() A: A当首剂量等于维持剂量的2倍时,血药浓度迅速能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B: B当给药间隔T=t<sub>1/2</sub>时,体内药物浓度大约经5~7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水平 C: C根据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不适合半衰期过短或过长的药物 D: D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一般药物给药间隔为1~2个半衰期 E: E对于治疗窗非常窄的药物,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
- 制定给药方案时,如果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且半衰期短,为了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需要 A: 首剂加倍 B: 增加药物半衰期 C: 增加给药次数 D: 增加给药剂量 E: 减少给药剂量
- 为使某些药物口服迅速达到有效稳态浓度,可采用() A: 首剂加倍 B: 维持剂量加倍 C: 按t1/2给维持量 D: 饭前给药 E: 饭后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