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C.B.Bridges发现了白眼果蝇和伴性遗传现象,从此开始了果蝇遗传学。
错误
举一反三
- 果绳的红眼为伴性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摩尔根用一只白眼果蝇突变体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后,提出并验证了遗传第三定律。其系列杂交实验过程中,最早获得白眼雌果蝇的途径是()。 A: 亲本白眼雄果蝇X亲本雌果蝇 B: F1白眼雄果蝇XF1雌果蝇 C: F2白眼雄果蝇XF1雌果蝇 D: F2白眼雄果蝇XF3雌果蝇
- 以下属于伴性遗传的现象的是( ) A: 鸡金银羽色 B: 果蝇白眼性状 C: 绵羊角 D: 人类红绿色盲
- 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1909年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研究白眼性状的遗传,他用红眼的雌果蝇与这只白眼的雄果蝇交配,子一代全为红眼。他将子一代中红眼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二代中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就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来看,其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控制的。所不同的是白眼的性状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于是,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摩尔根等人的设想可以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后来,他们又通过()等实验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摩尔根所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摩尔根从1908年开始逐步进行了以果蝇为遗传对象的研究,通过两年不懈的努力,他发现了遗传上的( ),这被称之为遗传学的第三定律,是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充实和补充。 A: 自由组合定律 B: 伴性遗传现象 C: 分离定律 D: 连锁互换定律
内容
- 0
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1
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发现,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其后代中,每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有一只红眼雄果蝇;同样,每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有一只白眼雌果蝇。对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果蝇的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而不是基因突变 C: 利用显微镜观察可初步判断造成上述变异的原因 D: 通过观察另外一对合适的伴性遗传性状的遗传表现可判断上述变异类型
- 2
摩尔根培养红眼果蝇进行遗传实验,培养若干代后突然出现1只白眼果蝇。这种变异来源于
- 3
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4
摩尔根在实验室中发现白眼的雄性果蝇和红眼的雌性果蝇交配,产生的F1代全是白眼果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