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
- 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 A: 出其所不趋 B: 趋其所不意 C: 乖其所之也 D: 攻其所必救也
- 《孙子兵法˙虚实篇》:“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这体现的是孙子兵法的庙算思想。( )
-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语出韩非子,意思为进退都要掌握主动权
- 翻译: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 敌近而(),恃其险也; A: 静者 B: 动者 C: 观者 D: 战者
内容
- 0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其所居易者,利也。? 欲人之退也|欲人之战也|欲人之进也|欲人之静也
- 1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其所居易者,利也。 A: 欲人之进也 B: 欲人之静也 C: 欲人之退也 D: 欲人之战也
- 2
翻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 3
翻译: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 4
翻译: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