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这说明三省六部制( )
A: 巩固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B: 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C: 建立了科学的行政体系
D: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A: 巩固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B: 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C: 建立了科学的行政体系
D: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举一反三
- 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 ),即皇帝下设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 到唐朝,三公九卿制发展成三省六部制。宰相为三省长官,中书省掌诏令、门下省掌谏议、尚书省掌行政。
-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 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 隋唐中央最高政权机关“三省”是中书(隋称为内史省、内书省)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尚书省掌行政。
- 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 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 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 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