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期望值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三种理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答:(1)期望值理论及其优缺点[br][/br] 期望值理论认为一项决策的效果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决策者所选择的行动方案,也即决策变量;其二是决策者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即风险的自然状态。因此,我们在选择最优行动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各项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综合结果,即要考虑各项行动方案结果的期望值。[br][/br] 期望值理论为我们在风险决策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决策标准,然而,期望值理论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这是因为,期望值理论虽然考虑到了各行动方案期望损益的绝对数额,但是却忽视了决策者对各行动方案的主观价值判断。[br][/br] (2)期望效用理论及其优缺点丹尼尔-伯努利认为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们不会去追求最大的期望货币值,而是会去追求最大的期望效用值。他还发现,随着财富的增加,效用的增加速度是递减的。在丹尼尔·伯努利之后,很多经济学家对效用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20世纪40年代,冯·诺依曼([tex=6.143x1.0]99UerBiEWqpFMau+Ig8kPQ==[/tex])和摩根斯坦([tex=5.857x1.214]oiB5rQkfG4MORma58Ri1Kw==[/tex])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理性人选择的分析框架。该理论建立在对个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与风险态度假设的基础之上,认为决策者的最优选择是期望效用最大的行动方案。[br][/br] 期望效用准则考虑了决策者作为“理性人”在风险条件下的决策行为,看似十分完美。然而,期望效用准则的分析框架同样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在现实生活中,决策者并非纯粹的理性人,决策者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常常违背期望效用准则。由于这一原因,期望效用准则对风险决策过程的解释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br][/br] (3)前景理论及其优缺点[br][/br] 与期望效用准则将决策者假定为“理性人”不同,前景理论依据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状态,强调从人们的行为心理特征出发,分析人们在风险决策过程中偏离理性的原因和本质。卡尼曼和特维斯基认为,期望效用准则可以对某些简单的决策问题做出准确描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决策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存在着许多非理性因素。[br][/br] 前景理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决策者不仅关心财富本身的最终价值,而且更加关心财富相对于某个参照点的相对变化;第二,大多数人在面临收益时是风险规避的,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好的:第三,人们对损失和收益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收益时的快乐感。
举一反三
内容
- 0
期望价值理论与期望权重理论分别对期望效用理论进行了不同路径的改革。
- 1
行为财务学提出下列三种理论() A: 噪声理论 B: 期望理论 C: 过度反映和不足反映理论 D: 随机游走理论
- 2
期望值理论假设人们是风险中立的,期望效用理论假设人们是风险规避的。
- 3
基于期望效用模型,加入了后悔函数的理论是( ) A: 标准理论 B: 预期后悔理论 C: 决策合理理论 D: 期望效用理论
- 4
请对强化理论和期望理论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