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课帮忙》查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课帮忙》查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课帮忙》查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课帮忙》查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课帮忙》查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课帮忙》查题 公告:维护QQ群:833371870,欢迎加入!公告:维护QQ群:833371870,欢迎加入!公告:维护QQ群:833371870,欢迎加入! 2022-06-04 《汉书・刑法志》:“当斩左止者笞五百”。中“止”在句中表示的是()。 A: 假借义 B: 直接引申义 C: 本义 D: 间接引申义 《汉书・刑法志》:“当斩左止者笞五百”。中“止”在句中表示的是()。A: 假借义B: 直接引申义C: 本义D: 间接引申义 答案: 查看 举一反三 【简答题】名词解释: 本义 基础义 直接引申义 间接引申义 假借义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中“所”在句中表示的是()。 A: 直接引申义 B: 假借义 C: 间接引申义 D: 本义 《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例中“发”表示的是()。 A: 间接引申义 B: 假借义 C: 直接引申义 D: 本义 词的引申义只指从原始义或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虽及,获而取之,何有于二毛?”句中“取”用的是()。 A: 直接引申义 B: 间接引申义 C: 假借义 D: 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