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当量法是依据钢材中化学成分对焊接热影响区淬硬性的影响程度,来评估钢材焊接时可能产生裂纹和硬化倾向的计算方法
举一反三
- 当碳当量为( )时,钢材的淬硬性倾向不明显,焊接性优良,焊接时一般不需要预热。
- 普通低合金钢焊接时,焊接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与钢材的化学成分和强度等级有关。通常,含碳量较少、强度等级较低的普通低合金钢易于产生马氏体组织,即淬硬倾向较大。
- 当钢材的碳当量为()时,其焊接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很大,必须采取焊前预热措施。 A: 0.4--0.6% B: >-0.6% C: <0.6% D: >0.8%
- 当碳当量为()时,钢材的焊接性优良,淬硬倾向(),焊接时不必();碳当量为()时,钢材的()倾向逐渐明显,需要采取适当(),控制()等工艺措施;碳当量为()时,()倾向更强,需采取较高的()和严格的()。
- 碳当量逐渐增大时,钢材的淬硬性和焊接性的变化正确的是()。 A: 淬硬性越明显,焊接性越差 B: 淬硬性越明显,焊接性越好 C: 淬硬性越明显,焊接性不变化 D: 淬硬性越不明显,焊接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