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词变化
(1)从材料中的“19世纪中叶后,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民国初”再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由器物技术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层面的变化.(2)从材料““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可知中国人对世界的新认识有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3)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同时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寻救国救命的道路.对西方世界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故答案为:(1)变化:由器物技术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层面的变化.(2)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3)结论:西力东侵下的民族危机加深与西学东渐下的主动求变等.史实:如两次鸦片战争后,认识到主张“师夷长技”,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
举一反三
内容
- 0
用词造句
- 1
英语写作时,应避免“口语用词写作化,写作用词口语化”。()
- 2
结构设计规范中要严格遵守的条文,非这样不可,正面用词“必须”,反面用词
- 3
行文简洁,用词得体。____
- 4
庞德提倡诗歌的用词应当像散文的用词一样____________。 A: 直白 B: 简朴 C: 精练 D: 口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