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下列古注材料,说明古书注释用语“之言”和“言”的用法有什么区别?
举一反三
- 通过下列古注材料,说明古书注释用语“之言"和“言"的用法有什么区别:(1)《荀子修身):“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杨惊注:“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陷。”(2)《诗经.秦风黄鸟》:“维此仲行,百夫之防。”郑玄笺:“防犹当也。言此一人当百夫。”
- 通过下列古注材料,说明古书注释用语“之言”和“言”的用法有什么区别:(1)《苟子·修身》:“以不善先人者谓之馅。”杨僚注:“馅之言陷也,谓以侵言陷。”(2)《诗经·秦风·黄鸟》:“维此仲行,百夫之防。”郑玄笺:“防犹当也。言此一人当百夫。”
- “之言”、“之为言”是古注中的"声训"术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注释。
- 古注中所谓的“传注体”是指()。 A: 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文的注解类型。 B: 只解释古书正文的注释类型。 C: 在同一本古书下汇集各家注释的注释类型。 D: 专门为古籍正文和注文作反切注音的注释类型。
- 说明下列括号内的注释用语的含义和作用《论语.为政》:“为政以德"。朱嘉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