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用电离能来衡量吸引成键电子的能力而用电负性?两者有何异同?电负性数值大小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有何联系?
答: (1)不用电离能来衡量吸引成键电子的能力而用电负性的原因为:电离能反映的是一个原子失去电子成阳离子的能力,电负性则表征在分子中的原子对成键电子吸引能力。(2)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异同点如下:①相同点两者都可以用来表征元素的得失电子能力。②不同点a,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气态"“电中性”、“基态”是保证最低能量的条件。b,电负性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定量地表示出元素原子在化合物中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稀有气体除外)。(3)电负性数值大小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的联系为:电负性是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一种相对标度,元素的电负性愈大,吸引电子的倾向愈大,非金属性也愈强,金属性越弱。
举一反三
- 试简单说明第一电离能与电负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它们与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何联系?
- 既能衡量元素金属性强弱,又能衡量其非金属性强弱的物理量是_________。 A: 电子亲合能 B: 电离能 C: .电负性 D: 原子半径
-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金属性越强。
- 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________,表明金属性逐渐_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________,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_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
- 元素哪些性质具有周期性: A: 原子半径 B: 电离能 C: 电子亲合能 D: 电负性 E: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内容
- 0
既能解释金属性又能解释非金属性的是( )。 A: 原子半径 B: 电离能 C: 电子亲和能 D: 电负性
-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其电负性也大 B: 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其电离能也大 C: 电负性越小的元素,其金属性也越弱 D: 电离能越小的金属,其金属性越强
- 2
元素的电负性值越大,其金属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 3
通常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
- 4
元素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其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