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7
    如何理解奇石收藏家、鉴赏家苏东坡在米芾之后,又提出“石文而丑”的赏石观
  • 作为“瘦、漏、透、皱”的补充,奇石收藏家、鉴赏家苏东坡提出“石文而丑”的赏石观,一方面与皇宫贵族相比在这里“石丑”,来表达大众阶层的“美”。两一方面,他的“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文而丑”是借物喻志,“以韵为上”,石头的外表可能是“丑”,但是他代表了“坚强、廉洁、义气、智慧”的高贵品质。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善为美,以韵为上”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比如说“四君子”梅、兰、竹、菊分别代表了“傲骨、高洁、坚韧、壮烈”的高贵品质。所以至今人们都用“瘦、漏、透、皱、丑”作为赏石要素。 苏东坡创造的以竹、石为书题的画体,竹石相互依托,像铺相衬,相得益彰,形成了优雅的山石艺术品,同时表达出“坚强、廉洁、义气、智慧”(瘦、漏、透、皱)和“顽强、气节、谦虚”(常青、有节、空心)的意境,是在赏石美学上的突破。 苏东坡的“梅竹石”: “石之为物,秉性坚贞,表里如一, 风雨洗礼,历经磨难,不改初衷; 烈日炎炎,冰雪严寒,不为所动, 任凭世人评说,始终泰然自若。”

    内容

    • 0

      ()提出赏石的“丑石观”,把赏石的感性审美,提升到精神层面上来,形成了近一千年的传统的赏石观念

    • 1

      我国有文字资料记载最早出现奇石鉴赏的标准是(),他提出了“丑、形、质、色、老、势、气、灵、禅”的赏石观

    • 2

      宋朝时期赏石活动空前发展,赏石理论研究相继问世,出现了许多的赏石大家,()是第一个提出以“瘦、漏、透、皱”四要素作为相石标准的赏石爱好者,至今还在沿用。 A: 米芾 B: 欧阳修 C: 苏东坡 D: 唐寅

    • 3

      ()是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的第一部奇石文章,作者是白居易

    • 4

      明、清是我国古代奇石文化集大成的时期, ,标志着赏石文化进入了繁荣期。 A: 奇石谱录专著层出不穷 B: 帝王将相大规模的赏石活动 C: 发展出多种奇石理论 D: 收藏奇石已走向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