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党员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免予处分。
  • 错误

    内容

    • 0

      关于“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正确的理解是()。 A: 人民法院确定任何人有罪,必须依法判决。 B: 公安、检察机关在侦查、起诉阶段对嫌疑人作出的有罪确认是程序上的,不具有终局性。 C: 未经依法开庭审理、作出判决,并正式宣判,人民法院也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 D: 只有人民法院才有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

    • 1

      关于“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理解正确的是()。 A: 只有人民法院才有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 B: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侦查、起诉阶段对犯罪嫌疑人作出的有罪确认是程序上的,不具有终局性 C: 人民法院确定任何人有罪,必须依法判决 D: 未经依法开庭审理、作出判决,并正式宣判,人民法院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

    • 2

      为贯彻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作了以下修改()。 A: 废除了免予起诉制度 B: 严格区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两种称谓 C: 增设了“证据不足不起诉” D: 规定在审判阶段,对于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E: 要求人民检察院承担证明责任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规定,监察机关调查终结后,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A: 确有应受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政务处分决定权限,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后,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B: 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撤销案件 C: 符合免予、不予政务处分条件的,作出免予、不予政务处分决定 D: 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依法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 4

      “人民检察院侦查的案件,侦查终结后,应当作出提起公诉、免予起诉或者撤消案件的决定。”这个判断中的“提起公诉”与“免予起诉”是 A: 矛盾关系 B: 属种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反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