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9
    分析质底法与范围法的功能与异同。
  • (1)范围法:对于不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分布范围和质量特征,可以用面状符号表示。符号的轮廓线表示其分布位置和范围,轮廓线内的颜色、网纹或说明符号表示其质量特征。这种方法称为范围法。例如森林,是一种不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在地图上通常用地类界与底色、说明符号以及注记等配合表示。地类界是指不同类别的地面覆盖物的界线,在地图上常用细实线、虚线或点线表示。底色是指普染的面状颜色,如森林常用绿色普染。说明符号是指只起说明作用而不定位的小符号,这些小符号可以表示森林的种类(如针叶林、阔叶林等),它们可以采取整列式或散列式排列。注记是在大面积森林分布范围内,加注一些质量和数量方面的指标,如树种、树的平均高度、平均胸径等。表示事物分布范围的界线有精确与概略之分。精确的范围,要求尽可能准确地表示出事物的分布界线,这种界线通常用实线表示。概略的范围则要求大致表示出事物的分布界线,这种界线一般用虚线或点线表示,有时甚至可以不绘出轮廓线,而只用说明符号、文字注记或单个符号表示其概略的分布范围。采用精确的或概略的分布界线,取决于地图的用途、比例尺、资料的详细程度,特别是事物本身的分布特征。如事物本身的分布界线就很难精确划定(如动物分布),则只能采用概略的分布界线。根据事物的分布情况,范围法可以有两种概念:绝对范围和相对范围。绝对范围是指所表示的事物仅仅分布在该区域范围之内,如在轮廓线之内是油田,轮廓线之外就不是油田。相对范围系指图上所画出的范围只是事物集中分布的地区,而范围以外的同类事物,由于面积小而分散,则不予表示。例如农作物分布区多属此类。范围法简单清晰,易于阅读,常用于表示农作物分布、牲畜分布、矿产分布等。范围法既可以在图上表示一种事物,又可以表示两种以上的事物。当用范围法表示几种事物时,往往出现局部相互重叠情况,这表明在重叠范围内,分布着几种制图对象。(2)质底法:对于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类型及其分布地域,可以用面状符号表示。面状事物的类型是按某种指标划分的,分类不能重叠,各类是彼此毗连的。用线划表示分类界线,用不同底色或晕线、注记等表示质量差别。这种方法称为质底法。质底法可用于有较精确界线的各种类型图,如地质图、土壤图、植被图等。还有一种以网格形式表示质量差别的,也属于质底法,由于类型分布的范围受网格的限制而呈棱角状,所以只能表示类型分布的概略范围。质底法鲜明美观,清晰易读,是地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当在一幅图中用质底法表示专题要素的多级分类时,一般常用颜色表示一级分类,用晕线表示二级分类,用注记或说明符号区分更低一级的类别。

    内容

    • 0

      质底法与范围法表示的共同点在于较适宜表示“连续成片面状分布”的地理信息。

    • 1

      范围法和质底法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编制人口密度图可采用的地图表示方法为: A: 范围法 B: 质底法 C: 点值法 D: 等值区域法

    • 3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图采用的表示方法为: A: 分级比值法 B: 范围法 C: 质底法 D: 分区统计图表法

    • 4

      编制土地利用图可采用的表示方法为: A: 质底法 B: 分级比值法 C: 分区统计图表法 D: 范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