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道岔可以设3对观测桩,以下哪些部位可以设置()
A: 间隔铁处
B: 限位器处
C: 岔头
D: 岔尾
A: 间隔铁处
B: 限位器处
C: 岔头
D: 岔尾
A,B,C,D
举一反三
- 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要求()。 A: 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 B: 区间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 C: 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D: 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 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要求()。 A: A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 B: B区间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 C: C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D: D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 无缝道岔设置位移观测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间隔铁或限位器处设1 B: 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 C: 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内侧应距线路中心不小于3.1m,在轨条就位或轨条拉伸到位后,应立即进行标记 D: 标记应明显、耐久、可靠
- 由于无缝道岔的限位器距岔首、岔尾距离短,所以限位器处观测桩只用来控制()变化量,不计算实际锁定轨温 A: 温度 B: 锁定轨温 C: 长度 D: 位移
- 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尖轨尖端处 B: 尖轨跟端(或限位器)处 C: 道岔始端 D: 道岔终端
内容
- 0
道岔轨距的检查顺序一般是从岔头到岔尾,逐处检查并记录
- 1
无缝道岔在道岔分别设置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18号及以上的道岔宜在心轨处加设一对位移观测桩() A: 始端 B: 终端 C: 尖轨跟端(或限位器处) D: 心轨
- 2
根据站场线路设计图计算所铺设道岔的坐标,在路基面上首先确定()桩。 A: 道岔中心 B: 岔头 C: 直向岔尾 D: 曲向岔尾
- 3
无缝道岔宜按图3.10.14—3分别在()分别设置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18号及以上的道岔宜在心轨处加设一对位移观测桩。 A: 道岔始端 B: 道岔终端 C: 尖轨跟端(或限位器处) D: 尖轨尖端
- 4
18号以下无缝道岔设置()对位移观测桩。 A: 3 B: 4 C: 5 D: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