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8
    为什么劳动力供给曲线可能是向后弯曲的?
  • 劳动力供给曲线( labor supply curve ) 是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假设每一个劳动力的供给只取决于工资, 则劳动供给曲线可用图 14.2 表示。 此图是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这是因为, 当工资较低时, 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所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是有限的。当工资涨到足够高 (例如[tex=1.357x1.214]SUd2Jp39aR9YUF6jxOrZ9Q==[/tex] ) 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 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不会继续增加,反而会减少, 如当工资从[tex=1.357x1.214]SUd2Jp39aR9YUF6jxOrZ9Q==[/tex]提高到[tex=1.357x1.214]3Qb+YU2PFF7nCdmCArv4Tg==[/tex] 时, 劳动供给则从[tex=1.071x1.214]93L+miLtBmw5jTOkohehSg==[/tex]减少到 [tex=1.071x1.214]+7HLWeW6QuESYKCk1TKXHg==[/tex] 。劳动力供给曲线可能向后弯曲的具体理由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1)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人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人和闲暇所带来效用的评价。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所提供。收人通过消费品的购买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收人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然而,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2)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人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供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3)替代效应和收人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人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相应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人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基于以上原因,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形状。

    内容

    • 0

      简要说明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 1

      是否所有人的劳动供给曲线都向后弯曲?如果是,曲线向后弯曲发生在什么工资水平上?

    • 2

      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 3

      在什么情况下要素的供给曲线会向后弯曲?为什么?

    • 4

      关于生产要素供给曲线说法正确的有( )。 A: 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B: 土地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C: 资本的供给曲线长期来看是向后弯曲的。 D: 造成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是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